Web3.0 网络基础设施:“智能生态网络IEN”

一、什么是Web 3.0   要了解Web3.0,先需要回头看一下什么是Web1.0、Web 2.0。简单说, 在Web 1.0里,互联网是“阅读式互联网”,而Web2.0是“可写可读互联网”。Web 2.0是互联网发展的重要阶段,让人们可以更多地参与到互联网的创造劳动中,特别是在内容上的创造,在这一点上,Web2.0是具有革命性意义的。人们在这个创造劳动中将获得更多的荣誉、认同,包括财富和地位。但是,因为更多的人参与到了有价值的创造劳动,那么 “如何促进互联网生产力更大的进步,以及数字价值的的更合理的权益分配”将是一种趋势,必然催成新一代互联网架构及应用产生,迈向Web3.0时代。 3月17日,中国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姚前在《中国金融》发表文章《Web3.0:渐行渐近的新一代互联网》。文中指出,如今互联网正处在Web2.0向Web3.0演进的重要时点,加强Web3.0前瞻研究和战略预判,对我国未来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Web3.0以用户为中心,强调用户拥有(own)自主权。一是用户自主管理身份(Self-Sovereign Identity,SSI)。用户无需在互联网平台上开户,而是通过公私钥的签名与验签机制相互识别数字身份。为了在没有互联网平台账户的条件下可信地验证身份,Web3.0还可利用区块链分布式账本技术,构建一个分布式的公钥基础设施(Distributed 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DPKI)和一种全新的可信分布式数字身份管理系统(俗称“数字钱包”)。 智能生态网络IEN(Intelligent Eco Networking)是一种知识驱动的未来价值互联网新型架构方案,由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深圳市内容中心网络与区块链重点实验室ICNLAB》主任雷凯团队在2018年IEEE HotICN国际会议上首次提出。IEN基于虚拟化、可编程设备、软硬结合的技术路线,改进信息中心网络构架构,综合分布式人工智能分析决策与区块链共识计算技术,考量存储、计算与带宽网络资源成本/效益指标,构建层次化、智能化、语义化的新型智联网络先进构架。 二、Web 3.0长远关键在于新型网络基础设施 未来网络基础设施对未来新型网络体系结构、系统方案、关键技术以及核心设备进行创新研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空间网络、光网络和量子通信网络研究提供必要的实验验证条件,并将引领我国未来网络发展方向,提高我国在世界通信领域的主导地位。展望未来,未来网络基础设施也是区块链技术成熟之础,潘多拉世界砥砺之基。。 回顾2018年,8月14-17日,由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主办的“2018未来网络与区块链论坛暨IEEE HotICN国际会议”在深圳麒麟山庄圆满举办。鹏城实验室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高文;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英国皇家学会院士樊文飞;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晓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张丽霞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吕自成等领域内国内外学者出席了论坛,就未来网络及区块链技术的架构、关键技术、学术研究、人才培养以及发展趋势与产业前景等议题进行充分的对话和交流,带来了一场精彩荟萃的顶尖思想交锋与技术盛宴。 ICNLAB实验室在IEEE 1st HotICN 2018 国际会议上自主提出的“智能生态网络IEN”——以知识数据为中心、知识智能为理论的分布式信任与价值维护新型网络架构,创新性地将信息中心网络、区块链和分布式人工智能网络控制等技术交叉集成,提出一种可持续演进并向后兼容的5G边缘算力服务架构方案,先后获得两次最佳论文。实验室团队一直持续专注于IEN架构的拓展深入,并开源了代码,先后迭代3个重要版本。智能生态网络(Intelligent  Eco  Networking,简称IEN)融合区块链、AI和5G网络技术优势为一体,面向Web3.0将呈现新商业模式。IEN将提供价值数据内容权益治理的基础协议,催生跨地域、碳中和的分布式“东数西算”市场形态,推动云、链、算、数、网集成为下一代互联网“新型网络体系结构与技术(ICENAT)”的发展。 三、区块链、算力网络与Web 3.0 区块链是Web 3.0的核心技术之一。值得怀念的是,斯坦福大学张首晟教授展望了《区块链技术是互联网世界新的分合转折点》。区块链是用密码技术将共识确认的区块按顺序追加形成的分布式账本,具有技术、金融和社会属性。回顾区块链的发展历程,技术属性相关的BaaS、跨链、隐私计算、身份认证、分布式存储和计算等底层平台为金融、制造、教育、能源等行业的分布式应用提供了基础设施。 2022年3月17日,张云泉教授在中国科学报发表了《东数西算:开启算力经济时代的世纪工程》的文章,未来Web3.0时代,随着服务、数据、内容越来越由集中式向协调分布式转变、算网融合的泛在计算也对算网融合技术发展提出了新需求。 2020年6月4日,在第四届南京未来网络大会上,雷凯老师做了《IEN 3.0 - 5G边缘算力服务网络》技术报告。未来计算的发展将从过去提供单一的网络连接服务、云计算服务,逐步走向云网边端协同,网络、计算、存储、控制4C深度融合的基础融合网络架构。 2022年2月16日,《一种网内资源的量纲测量方法、算力调度方法及存储介质》(专利号ZL202010694425.2)获得授权,该专利的技术方案在网络层根据网络节点的硬件资源和网络资源对节点算力进行量纲测量,除了考虑节点的硬件资源外,还将节点的网络状态纳入考虑范围,为算力网络的构建奠定了测量基础。 3月20日,《基于区块链的云原生任务分配系统、方法和装置》(专利号ZL202210040260.6)获得授权,该专利基于多方服务提供商的多个服务设施的非完全信息,将任务分配问题抽象为一个非完全信息博弈问题,既保护各方隐私权益信息,也基于联盟去中心化方式完成用户任务高效分配,并最大程度地提升各服务提供方的效用,实现整体效用最大化,催生双边、多方、分层、价值自协调的数字资产分布式商业。 四、元信宇宙(TrustVerse)与Web 3.0 首先,传统互联网平台极易产生垄断型组织形式和商业模式,而Web3.0的核心观点是用户和建设者共同拥有网络。在元宇宙中可能形成用户和建设者自治的组织形式,其组织规则在符合监管的前提下由程序代码来执行,这就需要利用区块链技术达到最大范围的共识,配合监管形成元宇宙的生态秩序。 其次,传统集中式身份验证模式极易产生安全威胁和隐私滥用问题,而元宇宙的虚拟数字人不仅要能与真实的身份绑定,还需要在不同元宇宙间切换,这就需要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新的分布式身份认证体系,在跨生态网络中保护隐私和数据安全。 再次,资产是元宇宙中的核心要素,以资产为核心的应用场景才能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和生态,甚至经济体系。元宇宙中的道具、装备、UGC内容都需要元系统提供交换、交易等功能,区块链的金融属性将为资产提供载体,为价值交换提供保障。 最后,设备采集、存储、处理、分发、利用和处置个人行为数据的过程,都需要区块链相关的分布式网络、共识机制、智能合约、隐私计算等Web 3.0技术来支持。 元宇宙怎么理解?目前还是个概念认知,可简单描述为目标基于先进科技手段进行链接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映射与交互的数字空间 (虚实不再是独立平行世界,形成数字物理共同体空间),已有一些产业技术雏形,未来可建立新型社会数字体系。 元宇宙的发展想象空间很大,并不能一蹴而就,是循序渐进的。关键是在价值内容的聚集、高度可共享的网络基础设施、标准及协议的支撑下,建立不断融合的数字化价值内容互联网平台 、持续进化而最终成形。 所谓元宇宙八大要素:虚拟身份(跨层映射)、社交(跨域可信、数字底座)、沉浸感(人机交互)、低延迟(面向计算的网络架构vs 面向传输的先进通信)、多元化(场景,语义)、随地(泛在性)、经济系统(细粒度、价值)、文明(生态、互惠) 元宇宙、Web 3.0最终也需要构建底层共性支撑信宇宙(TrustVerse)、数字孪生(Digital Twins)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并非大数据就一定有大价值,数据要素的关键是价值内容。需要解决内容所有权、隐私权、分享收益权在网域时空大尺度空间中面临的复杂网络体系结构设计的问题,具体可延伸观看视频报告:《智能生态网络(IEN)2021 基于价值数据NFT的开放可信数字底座》 。 唐僧的四个徒弟中,大家千万不要忽略了白龙马,没有白龙马,有再先进的理念也走不到西天。《块游记》,2018 五、无绑定类型NFT扩大Web 3.0数字资产应用市场空间 NFT为数字资产、金融科技等新兴应用探索了新载体的可能。DeFi正在尝试创新传统金融服务模式,NFT进一步在数字生态中呈现了资产的表现形式,扩大了数字生态的资产规模。游戏、社交等xFi推动FT和NFT在更多场景的应用创新,加速了数字环境下的资产流通。 从社会属性上来看,尽管DAO模式尚无成熟业态,但却为数字环境下的协作模式提供了新的思考。元宇宙的出现正是区块链技术、金融和社会属性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将推动建立以区块链为核心的Web3.0的数字生态。 2022年3月9日, 《深圳市内容中心网络与区块链重点实验室(ICNLAB)》主任雷凯老师团队联合招商集团、任子行、深圳市智慧城市发展集团、金碟软件公司共同专利《无绑定型非同质化代币的生成方法和解析方法和存储介质》(专利号ZL202210040269.7)获得授权。专利提出在区块链采用命名寻址的网络中,可路由的标识前缀信息可以以名称指向区块链中的的目标节点,从而将该数据要素对应的无绑定型NFT发送给目标节点。区块链系统底层可以采用Intelligent Eco Networking (IEN)的新型网络架构。相应的,无绑定型NFT也可以称为IENNFT。 无论是区块链、NFT、元宇宙、Web 3.0,技术的成熟、产业的落地都还有比较长的路要走。技术及应用的生态建设是其中最关键的关键,需求驱动、场景对齐。当前亟需统一产业共识,探索技术集成方法,破解分布式身份认证、跨生态互联互通、数字资产流通、数字内容治理等焦点问题,加强区块链、人工智能、人机交互、物联网等多技术创新融合。利用新技术升级传统产业基础设施,建立工业元宇宙、城市元宇宙、金融元宇宙等创新型商业生态。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ICNLAB实验室研究命名数据网络近12年,拥有20多个授权专利(包括2个美国专利),近年重点研究落在区块链相结合的新型网络架构设计上,聚焦前沿性高可信数算网融合网络基础架构探索,参与了国家重点示范项目“区块链+贸易金融”的物流联盟链项目,2020年承担了第一批广东省重点研发专项《自主可控的联盟区块链关键技术研究》,重点研发支持国产密码体系的自主可控联盟链平台并完成应用示范。 “智能生态网络IEN”以此为初心,持续踔厉奋发、砥砺前行。注重科技伦理治理,研判隐私保护、技术歧视、算法绑架、非法集资等相关风险,制定金融服务管理、内容和资产合规监管、数字版权保护和用户在线权益保障等策略,推动形成可监督、有活力、可推广的技术与市场双轮联动共享共治机制。 ...
Read More

《智能生态网络IEN 自主助力“东数西算”》

2022年3月5日两会提请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强调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同时,对于加强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等方面也作出了部署。东数西算、数据中心集群打造……这些关键词正在传递数字经济发展新趋势。 热点之“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 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已明确将适度超前部署算力网络、绿色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从之前召开的地方两会看,“新基建”成为多地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抓手,多方正加紧绘制新一轮“新基建”规划图。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江浩然认为“加强新基建,一方面能够以投资拉动地方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加快数字技术孵化应用,融合其他产业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坚持创新驱动,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重要的思考和方向。放之当下,通过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助力实现全产业、全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新基建的事业,除了政府投入,企业也应该共同参与进去,这是给每个企业带来的历史性机遇。 2022年3月9日, 《深圳市内容中心网络与区块链重点实验室(ICNLAB)》主任雷凯老师团队联合招商集团、任子行、深圳市智慧城市发展集团、金碟软件公司共同专利《无绑定型非同质化代币的生成方法和解析方法和存储介质》(专利号ZL202210040269.7)获得国家授权。该专利提出在区块链采用命名寻址的网络中,可路由的标识前缀信息可以以名称指向区块链中的的目标节点,从而将该数据要素对应的无绑定型NFT发送给目标节点。其中,区块链系统底层可以采用智能生态网络(Intelligent  Eco  Networking,简称IEN)的系统架构。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无绑定型NFT也可以称为IENNFT。 随着技术的发展,对于链下物品的非同质化代币作为数字凭证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仅用于数字藏品,也可以用于金融凭单、合约凭证。目前大多NFT技术采用的是“绑定型”技术路线,通常以随机生成的一个唯一的字符串作为其标识,在一个特定的区块链中关联其语义信息。 然而,这种绑定型NFT依赖于相关指定的区块链才能获取到其语义信息,因此绑定型NFT并没有实现完全的去中心化。无绑定型非同质化代币IENNFT中包含:编码后的信息数据和数字签名,使得无绑定型NFT中携带有数据元素的语义信息。提高内容表达效率,实现信息数据的降维表示,兼顾数据块的大小完整性与网络传输的友好性。保证了无绑定型NFT与区块链的独立性。实现自我验证与鉴别真伪,应用更加广泛。 热点之“加快算力网络建设” 2021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四部门正式印发《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布局全国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启动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构建国家算力网络体系。近日,前述四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国范围内数据中心形成布局合理、绿色集约的基础设施一体化格局。 “算力网络可以实现网络和算力有机融合,将成为未来信息基础设施的主要形态。”全国人大代表杨杰表示,加快算力网络创新发展,有利于引领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全面提升信息通信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2018年开始, ICNLAB实验室在IEEE HotICN国际会议上自主提出的“智能生态网络IEN”——以知识数据为中心、知识智能为理论的分布式信任与价值维护新型网络架构,创新性地将信息中心网络、区块链和分布式人工智能网络控制等技术交叉集成,提出一种可持续演进并向后兼容的5G边缘算力服务架构方案,先后获得两次最佳论文。实验室团队一直持续专注于IEN架构的拓展深入,并开源了代码,先后迭代3个重要版本。智能生态网络IEN融合区块链、AI和5G网络技术优势为一体,面向Web3.0将呈现新商业模式。IEN将提供价值数据内容权益治理的基础协议,催生跨地域、碳中和的分布式“东数西算”市场形态,推动云、链、算、数、网集成为下一代互联网“新型网络体系结构与技术(IceNat)”的发展。 热点之“数据中心集群打造” 2022 年3月7日,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统一布局节点型设施,加快打造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稳妥有序推进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连点建设。这10个数据中心集群也就是“东数西算”工程提到的八大枢纽、十大集群。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移动董事长兼总经理魏明表示将积极贯彻国家“东数西算”战略,与韶关市政府相关部门密切沟通,加快推进韶关数据中心建设规划和选址勘查工作。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则提出,要引导数字科技企业面向核心产业和重点领域进行研发,增加数字化转型的技术供给等六方面建议,让全民共享“数实融合”成果。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ICNLAB实验室重点研究落在区块链分布式系统底层网络技术上,聚焦前沿性高可信数算网融合网络基础架构探索,参与了国家重点示范项目“区块链+贸易金融”的物流联盟链项目,2020年承担了第一批广东省重点研发专项《自主可控的联盟区块链关键技术研究》,重点研发支持国产密码体系的自主可控联盟链平台并完成应用示范。 ...
Read More

CNCC2021《区块链技术前沿与应用技术论坛》圆满举行

12月18日下午,CNCC唯一的区块链专业论坛——《区块链技术前沿与应用技术论坛》在深圳新国际会展中心顺利举办,线上参会人数超4000。论坛嘉宾邀请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一位,四位国家杰青基金获得者,国家优青基金获得者一位等共10位讲者。CCF副理事长,IEEE Fellow金海教授主持了论坛。 CCF副理事长金海教授主持论坛 CNCC2021区块链技术前沿与应用技术论坛 论坛伊始CCF区块链专委会主任斯雪明教授致辞,他表示区块链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重要组成部分,有望解决网络空间的信任和安全问题,推动互联网从传递信息向传递价值变革,重构信息产业体系,并预祝论坛圆满完成。 CCF区块链专委会主任斯雪明教授致辞 电子科大学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院长,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张小松教授、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国家杰青基金获得者黄罡教授、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家杰青基金获得者徐恪教授、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IDEA)区块链研究部负责人王嘉平教授、暨南大学,国家杰青基金获得者翁健副校长、中山大学软件工程学院副院长,国家优青基金获得者郑子彬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202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区块链”青年项目获得者肖江副教授、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梁学栋教授、大连交通大学软件学院院长李凤岐教授出席论坛并分享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张小松教授作《区块链安全与应用技术研究进展》报告。报告介绍张小松教授团队在区块链合约安全、可编辑技术、性能优化方面的研究成果,也介绍了区块链高新能共识交易、合约安全执行方面的技术研究和平台应用情况。 电子科大学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院长张小松教授 黄罡教授作《数联网:一种数据可信互联基础设施》报告。报告从人机物融合的视角,梳理数据可信互联面临的技术挑战,分享了区块链技术在互联网环境下实现数据全生命周期可信管控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在大数据场景下的区块链性能突破做了开放探讨。 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黄罡教授报告 徐恪教授作《拜占庭容错共识在网络攻击下的安全性研究》报告。在分布式系统中,参与节点就某个状态达成全体一致的共识,一直是个难点问题。报告提出了抗网络攻击的拜占庭共识机制方面的新的研究思路。 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徐恪教授 翁健教授作《基于区块链的安全众包框架及其应用》报告。报告提出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众包框架CrowdBC,同时搭建新的众包测试方案,将物联网软硬件测试任务分发到区块链中,通过激励机制来鼓励全球各地工作者来共同完成测试任务,而无需依赖第三方信任的机构的管理,提出了区块链应用的新思路。 暨南大学副校长翁健教授 王嘉平教授作《并行全分片区块链系统与编程模型》报告。报告介绍了分片区块链系统的高效并行执行原理以及与之适配的编程模型,也为大家介绍了团队阶段性研究成果——墨群链开放平台KaaS。KaaS是面向企业和开发者而设计的高性能区块链智能合约开放平台,旨在帮助用户快速、低成本地创建、开发、部署和管理区块链智能合约。 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IDEA)区块链研究部负责人王嘉平教授 郑子彬教授作《区块链可靠性技术研究》报告。报告介绍了郑子彬教授团队在区块链体系结构、智能合约、及交易网络三个层面的可靠性的相关研究工作,提出了区块链体系结构的新思路。 中山大学软件工程学院副院长郑子彬教授 肖江副教授作《区块链存储可扩展性的研究与实践》报告。报告分析了区块链数据存储的目标和关键特征主流解决方案的优势与局限,也介绍了近期在可扩展存储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对区块链存储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新见解。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肖江副教授 梁学栋教授作《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农业应用实践》报告。报告归纳了区块链技术在农业农村领域不同业务域与流程中的应用示范,在利用区块链技术可追溯防篡改等信息手段特性加快农业生产要素流动方面提出了新思路。 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梁学栋教授 李凤岐教授作《区块链技术赋能物联网安全研究》报告。报告从数据可信共享以及区块链共识机制的改进两大角度,介绍了李凤岐教授团队在区块链技术赋能物联网安全方面的工作。 大连交通大学软件学院院长李凤岐教授 此次论坛聚焦国际区块链前沿技术与产业话题,邀请专家学者、行业大咖、企业菁英等共同分享区块链技术创新与发展应用。论坛本地主席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雷凯老师分享了《智能生态网络 - Intelligent Eco Networking(IEN)》研究情况。智能生态网络(IEN)旨在构建一个可共性支撑边缘物联网算力网络、元宇宙、数字孪生等场景需求的开源开放许可型智能生态联盟链网。CNCC 2021《区块链技术前沿与应用技术论坛》圆满落幕。 ...
Read More

智能生态网络(IEN)2021 基于价值数据NFT的开放可信数字底座

2021 4th IEEE HotICN 北京大学 雷凯做学术报告《智能生态网络(Intelligent Eco Networking)2021 基于价值数据NFT的开放可信数字底座》(点击可查看B站视频)  未来网络体系结构发展孕育着数字新基建发展之大变局,关键在于打造一个融合区块链、协调分布式人工智能、命名数据网络等先进技术的数字经济可信底座。报告延续了智能生态网络(IEN,Intelligent Eco Networking 3.X) 的研究, 归纳了价值互联网面临的泛在化、语义化、价值化、生态化的总趋势。提出了基于命名寻址与NFT特性相结合的数算网一体新型网络体系结构,具体给出了一个可共性支撑边缘物联网算力网络、元宇宙、数字孪生等场景需求的开源开放许可型智能生态联盟链网。 Internet 辉煌的关键因素:“免费”、“开源”、“OSI(分层治理)”、“IP瘦腰”简洁开放模式;随着互联网与社会、产业、经济结合越来越紧密,“过度免费”加重了资本话语权、马太效应,形成了平台垄断;“过度开放”面对安全挑战巨大,使得底层网络协议长期“封闭化”;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底座,面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进治理现代化,健全科技治理体系;区块链+NFT 开启价值互联网的承载价值数字要素的新手段;元宇宙底层技术:区块链、物联网、全息技术等给创建未来网络价值交互带来可信交易、隐私保护、信任等新思路; 方法论:返璞归真、化繁入简 区块链系统也是一种新型的分布式体系结构,都可以类比为“分布式形态”的冯洛伊曼体系结构,目前区块链系统晦涩难懂,是因为只当作一种应用系统,做了很多本该网络底层没做好,但是又必须的功能设计; 以网络体系设计的思维(横向互联互通、纵向层次化分工)可简化区块链系统复杂度、技术碎片化问题;沙漏模型对于大规模共性功能集成能体现更好软件工程设计思想; 区块链的复杂度在分布式冗余高、一致性维护难度大。回归图灵机的本质原理,是提高区块链在真实互联网环境下,高伸缩性的技术发展方向; NFT (非同质代币) 可以与命名寻址充分结合,全网可携带、交互无绑定数字资产,并可扩展更丰富的语义场景; 融入NFT+区块链分布式账本的特性,逆向思维、也可以降低网络体系结构的冗余状态,提升网络通信系统容量(香农定理)。 IEN 3.X 设计原则 创新性 •路由寻址与架构变革 •价值计算为中心 •情景感知、知识驱动 •网络生态宏微观统筹;可行性研究 •理论边界(3C) •适用场景(抖动性) •控制复杂度 •评价指标、体系 面向应用建模,构建以可信计算为中心的网内边缘泛在双边智能计算范式 IEN 期待功能强度提升:千里之行始于足(未来网络)下 所谓元宇宙八大要素:虚拟身份(跨层映射)、社交(跨域可信、数字底座)、沉浸感(人机交互)、低延迟(面向计算的网络架构 vs 面向传输的先进通信)、多元化(场景,语义)、随地(泛在性)、经济系统(细粒度、价值)、文明(生态、互惠) 唐僧的四个徒弟中,大家千万不要忽略了白龙马,没有白龙马,有再先进的理念也走不到西天,《块游记》,2018 以往中文报告、资料,欢迎追溯 ①《区块链风险更复杂多样,需要建立标准与监管共识》2017年1月27日,胡润金融科技大会; ②《区块链:阿凡达文明的缔造之魂,信息中心网络:潘多拉世界砥砺之基》,2018年3月2日,CCF; ③《块游记:区块链如何与NDN等未来网络基础设施结合?》,2018年11月25日; ④《IEN II: 知识驱动的边缘智能生态网络设想及初探》,2019年5月23日,南京未来网络大会; ⑤《面向5G的命名数据网络物联网研究综述》,计算机科学, 2020年; ⑥《智能生态网络:知识驱动的未来价值互联网基础设施》,  应用科学学报,2020年1月;⑦《面向边缘人工智能计算的区块链技术综述》,应用科学学报,2020年1月; ⑧《IEN III: 5G 边缘算力网络》,2020年6月4日,南京未来网络大会;⑨《IEN 3.X: 区块链与命名机制在未来网络体系结构中的先进原理》,21年6月,南京未来网络大会; ⑩《IEN 2021:基于价值数据NFT的开放可信数字底座》, 2021年11月25日,南京,4th HotICN ...
Read More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自主可控的联盟区块链关键技术研究”区块链与金融科技专项 项目启动会顺利召开

2021年9月15日下午,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自主可控的联盟区块链关键技术研究”区块链与金融科技专项项目启动会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顺利召开。广东省科学技术厅高新处郭秀强副处长、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信息处李莳副处长、广东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商慧敏副主任、李利项目专管员参加了启动会。项目特邀技术专家华中科技大学金海教授、北京大数据研究院区块链与隐私计算研究中心莫晓康主任、中山大学郑子彬教授、鹏城实验室郑志明院士工作室马世龙教授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了评议。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潘锋副院长、科研处林信南副处长致欢迎词,对各位专家的到来和科技厅、科创委的支持表示感谢,并表达了对项目研究的支持保障和对项目成果的期待。各课题负责人与参与单位代表2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项目负责人雷凯老师主持。 自主可控的联盟区块链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启动会 项目牵头单位为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参与单位包括广州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杭州趣链科技有限公司、广州赛宝联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围绕区块链底层共性技术,重点研究:(1)基于内容中心的联盟区块链底层基础设施;(2)融合信誉模型的核心共识模块及态势预测监管技术;(3)面向可信身份管理的交易与内容分离管控及隐私保障技术;(4)高扩展多链架构及可信跨链互联与层次化分片技术;(5)面向数字资产交易的智能合约形式验证及混合fuzz检测技术。 “自主可控的联盟区块链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启动会员合影 项目团队从研究内容、实施进度及经费计划、产业应用基础、风险控制与任务保障、预期成果与考核指标、配套资金及相关预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汇报。与会专家针对实施方案提出相关问题及建设性意见和建议,肯定了项目研究方案的先进性和已取得的进展,并希望进一步聚焦自主可控、有特色的关键技术突破,创新性应用落地以及严格把控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风险,最后一致通过了项目实施方案论证。 ...
Read More

CNCC2021 区块链技术前沿与应用论坛

区块链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分布式网络、加密技术、智能合约等多种技术集成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通过数据透明、不易篡改、可追溯,有望解决网络空间的信任和安全问题,推动互联网从传递信息向传递价值变革,重构信息产业体系。近年来,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应用已延伸到数字金融、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数字资产交易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点击查看内容全文:查看全文 ...
Read More

2021年内CCF-A类会议收录的区块链论文的分布情况

一、背景 投稿是论文发表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只有知彼知己,找准合适的会议和期刊,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投稿,使论文成果得以有效、快速地发表。CCF-A类推荐会议与期刊列表是国内计算机学科类各个研究方向声誉最好的论文发表指引。虽然在每一个领域都有若干推荐的A类顶会,但并不是所有CCF-A类会议都适合作为区块链相关研究论文的投稿对象。为了了解各个CCF-A会议对区块链相关研究论文的不同偏好,也同时为了有效避免“表错情、会错意”的投稿失误,我们特此整理了2021年内的区块链论文在各个领域方向CCF-A类顶会上的分布情况。希望对区块链方向众多科研同行有所帮助。 二、区块链论文在A类会议的分布概况 通过对论文标题中包含的 “blockchain”、“ smart contract” 等关键词进行搜索,我们发现2021年内发表在CCF-A类会议中与区块链有关的 Full Papers 共有51篇。其中各领域内区块链论文分布与数量总结如下两幅图: 51篇区块链论文在CCF推荐领域的数量分布情况 三、区块链论文在六个类别的分布 我们首先将这51篇区块链相关研究论文粗略地分为6类:区块链性能优化、区块链安全、区块链分析、区块链应用、智能合约、以及 综述。令人惊讶的是A类会议中竟然还有一篇综述论文!(顺便,这篇综述论文题目:Permissioned Blockchains:Properties,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 那么,这51篇论文在各个类别的数量及比例如下2幅图所示: 在6个类别的数量比较 在6个类别的比例比较 四、各个研究领域适合投稿的A类会议总结 1. “智能合约”方向接收论文较多的A类会议为:ASE、FSE/ESEC、USENIX Security。 2. “区块链性能优化”方向接收论文较多的A类会议为:INFOCOM 3. “区块链安全”方向接收论文较多的A类会议为:CCS、USENIX Security 4. “区块链分析”方向接收论文较多的A类会议为:SIGMOD 5. “区块链应用”方向接收论文在A类会议分布较为广泛。 以上观点仅一家之言,如有偏颇,请多担待!希望以上总结对读者有所启发与帮助。 原文出处:http://xintelligence.pro/archives/636 北京大学雷凯课题组2018年开始自主提出的《智能生态网络 – Intelligent Eco Networking(IEN)》,IEN关键在于打造一个融合区块链、协调分布式人工智能、命名数据网络等先进技术的数字经济可信底座。提出了基于命名寻址与NFT特性相结合的数算网一体新型网网络体系结构,具体给出了一个可共性支撑边缘物联网算力网络、元宇宙、数字孪生等场景需求的开源许可型分布式信任智能生态开放联盟链网。 欢迎感兴趣参加项目研发的实习同学添加微信:openeralab,进一步讨论交流。 Intelligent Eco Networking (智能生态网络,IEN)架构创新特色之处在于: 1) 基于虚拟化、可编程技术构建平行栈模式,向后兼容IP传输规则并向前扩展支持命名路由,实现网络泛在计算模式; 2)利用NDN松耦合逐跳转发机制,链网协同,提高下层网络对上层区块链计算的网内语义支撑能力及对网络动态变化的适应性; 3)将分布式身份、层次化签名权限与内容中心命名标识语义关联,增强区块链网络传输数据的语义携带能力与所有权能力,综合形成一种链、通、算一体化系统架构。IEN自身特性为数字生态新基建提供一个共享共建、逐步落地的未来价值互联网可行演进方案。同时,本年度报告也将增加介绍面向Web3.0的IENNFT(无绑定型内容中心链网融合架构)专利技术思想。 ...
Read More

招商局集团参加北大深研院ICNLAB实验室座谈会

2020年3月9日,招商局集团李琦主任、山金孝处长及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腾讯云高管一行到访实验室,深圳市内容中心网络与区块链重点实验室主任雷凯老师举办校企洽谈合作会议,达成了招商局集团和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国家重点示范项目“区块链+贸易金融”的物流联盟链项目合作。 近几年实验室在区块链底层技术方面不断加强积累:目前是深圳市唯一的区块链领域重点实验室,2020年牵头主持了广东省区块链重点研发“自主可控联盟链关键技术”专项,并于今年获批了深圳市区块链领域唯一重点基础研究,雷凯老师连续两年入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影响榜。团队包括汇丰商学院的金融传媒叶韦明、金融科技郑海洋两位老师,推进跨学科文理交叉、多领域交流互动发展,联合校内外资源进一步加强高质量特色科研平台建设。 ...
Read More

Notice: Dimission of Shen Ying

Notice: Dimission of Shen Ying Shen Ying had been dimissed from ICNLAB since Auguest 1st of 2019.  She was in a position of contract based individual "Research Assistant" under supervisory of Dr. Kai Lei and she had never been a direct advisor of any students from ICNLAB. From then on, the relevant businesses that she was engaged in and involved in belonged to  her personal behavior and had nothing to do with ICNLAB, PKUSZ. If anybody has any inquery or concerns about her current status, please feel free to confirm  with us. Thank you.  ...
Read More

16级章奇超、王煜坤、楼君俊同学中稿IEEE HotICN 2018国际会议

第一届IEEE信息中心未来网络学术会议(IEEE HotICN2018)将于8月15日至17日在深圳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举行。会议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领域:信息中心未来网络、区块链技术和知识图谱。HotICN2018致力于解决未来网络系统的设计、构建、管理和评估等研究问题。它是研究人员、从业人员、开发人员和用户探索尖端思想,交流技术、工具和经验的前沿论坛。   会议题目:2018 1st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ot Information-Centric Networking (HotICN) 会议主页:https://www.hoticn.com   论文题目:Performance Comparison and Evaluation of WebSocket Frameworks: Netty, Undertow, Vert.x, Grizzly and Jetty 论文作者:Yukun Wang, Lei Huang, Xiaoyou Liu, Tao Sun, Kai Lei 论文作者(中文):王煜坤,黄磊,刘晓酉,孙涛,雷凯 文章链接:https://hoticn.com/files/hoticnPapers/003-paper%209.pdf 中文摘要:WebSocket协议的出现是为了替代现有的双向通信技术,这些技术使用HTTP作为传输层。目前,有许多网络应用框架支持WebSocket协议,但在不同方面等表现各异。为研究和对比常见WebSocket框架的性能,如Netty,Undertow,Vert.x,Grizzly和Jetty,在本文中,我们使用并发测试,流量测试,连接测试和资源占用测试。实验结果表明Netty和Undertow在高并发环境中表现更好,而Grizzly适用于大流量场景。结果还表明,在使用持久连接的情况下,Netty的性能远优于其他框架,Vert.x和Undertow能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部分请求。此外,与其他框架相比,Netty和Vert.x占用更少的CPU和内存资源。   论文题目: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BFT Algorithms Based on Hybrid Fault Model 论文作者:Qichao Zhang, Zhuyun Qi, Xiaoyou Liu, Tao Sun, Kai Lei 论文作者(中文):章奇超,齐竹云,刘晓酉,孙涛,雷凯 文章链接:https://hoticn.com/files/hoticnPapers/019-paper%2037.pdf 中文摘要:最近在区块链上爆发的兴趣使许多对于共识算法的研究涌现。相比于比特币衍生的共识算法,拜占庭容错(BFT)算法在联盟链中更为适用。然而,BFT算法存在它的局限,3f+1个节点的系统只能容忍f个故障节点,这将导致较高的网络通信量和开销。依靠可信组件协助的混合故障模型被提出用于降低节点最小量至2f+1,并且可以提高系统整体的性能。本文分析了可信组件的不同抽象和实现方法,我们提出了对于抽象和方法的最优选择,并提出了针对BFT算法设计选择的通用框架。最后,我们讨论了混合故障模型和可信组件在区块链领域有前景的应用。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