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中心实验室2020年惠州毕业游

2020年6月13日,互联网中心实验室(CIRE)2017级同学们参加了前往惠州巽寮湾的毕业旅行。今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实验室其他年级的同学没办法一同前往,实在是太遗憾了。在出发之前,实验室雷老师、17级同学们以及其他老师和教职工一共在”故宫”举行谢师宴,感谢雷老师三年以来对在科研上对同学们的指导,也感谢CIRE各位老师的帮助。 到达惠州后,同学们前往海滩,迎着晚霞和夕阳的余晖,留下了珍贵的记忆。 晚上是烧烤活动。两位”烧烤大师”负责烤,其他同学负责吃,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小小的后院充满了欢声笑语。 祝福17级毕业生前程似锦。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我们江湖再会。 ...
Read More
互联网中心实验室2018年桂林三日游

互联网中心实验室2018年桂林三日游

2019年4月20日上午,为了送别即将毕业的2016级的毕业生,也为了全体同学感受春光、放松身心、更好地投入科研,互联网中心实验室的同学们乘坐高铁前往桂林进行了为期3天的春游。 春游的第一站来到了桂林市的象鼻山公园——桂林的必打卡地标之一。象鼻山形状好似一只饮水的大象,鼻子伸进水中,山水相映,别有一番意趣。 天色渐晚,离象鼻山公园不远的地方就是日月双塔。夜幕下的日月双塔,由于那一金一银的美丽打光也被称为金银双塔。同学们被这美轮美奂的夜景所吸引,纷纷与之合影,热爱与塔合影的李玮师兄更是获得了“托塔李天王”的美号。 第二天的行程在一声惊雷与一阵暴雨中展开,然而,4月的暴雨并没能浇灭同学们的兴致,反而给漓江增添了一分烟雨朦胧的美感。乘船沿漓江缓缓而行,两岸奇山怪石各有所似,颇有一种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第二天的晚上来到了县城阳朔,除却繁华美丽的西街,丰盛美味的晚餐,也少不了心系科研的同学。心中有科研,无处不科研,听说KFC的咖啡和论文更配哦~ 第三天一早,同学们先是体验了遇龙河的竹筏。两人一小舟,泊船于江渚之上,颇有古代文人雅客之意趣,令人诗兴大发。 下午则是来到了桂林的靖江王城。这一居住过明朝十四位藩王的王府,不仅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府秘拓,一览桂林城的秀丽独秀峰和神秘的风水宝地而闻名,更是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一诗石刻所在。更有趣的是,同学们还在王府体验了一把古代科举的感觉,两位幸运儿暮登天子堂被选为了当朝状元。 三日的快乐转瞬即逝,挥别山水桂林,回到学府南燕。感谢雷老师和实验室的支持,也祝福16级毕业生前程似锦。...
Read More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互联网研发中心师生全员赴京为母校庆生

北京大学于2018年5月4日隆重举办120周年校庆活动,互联网研发中心(深圳)雷凯导师率实验室在校教师、工程师,和三个年级学生共42人,于3日至6日同行往北京大学校本部参加双甲子校庆暨网络所校友活动。 校庆期间北京大学校园热闹非凡,校庆当日上午,实验室学生黄俊琳、谢悦湘、李炜等十位同学有幸参加了主题为“守正创新,引领未来”的建校120周年纪念大会.传承百廿北大精神\聆听各位校长讲话,庄严与厚重,使命与责任给千万北大校友、学子心中都点燃一把火。同时,付求爱、束方兴在会场门口充满喜悦、洋溢活力的合影也登上了人民网的新闻。 数十个分场纪念活动和学术活动共同为北京大学的生日献礼:第42届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球总决赛、原创音乐剧《大钊先生》、校友返校”家.年华“及值年校友返校活动、双一流建设国际论坛暨北京论坛(2018),第二节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和中国国家交响乐团音乐会等。同学们根据个人兴趣喜好参加,感受校庆氛围,收获新感悟,开启新征程。 5月6日上午,北京大学网络所校友会在北大全球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举办了”北京大学网络所校友校庆“活动,互联网研发中心全体师生参加,在网络所所长崔斌老师致开幕辞之后,雷凯老师代表深研院表示深圳实验室与本部网络所一脉相承,在新的环境有新的发展变化,不变的是北大精神;许卓群教授深情讲述了北大计算机系成立前后的故事,承上启下、不忘创新;代亚飞老师则以”美丽的邂逅“开场,指出这个优秀的集体为校友带来的力量与荣光。 期间多才多艺的校友进行了精彩的表演,其中包括沈彧同学的小提琴独奏《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和李笑宇、刘彦江共同表演的萨克斯钢琴合奏《回家》,大家在这首经典曲目中共怀忆、齐向前。此后校友代表们纷纷为校庆和网络所校友活动真情致辞,同学们收获颇丰。 三天北京之旅很快结束,但是同学们心中的火却长长地被点燃,深圳实验室与北大本部精神一脉相承,而又焕发出新鲜的活力。我们一起见证着互联网研发中心的快速发展,也为其取得的巨大进步鼓掌。肩负北大使命,研发中心定当求实创新,开创未来。 ...
Read More

互联网中心实验室(CIRE)2018新年聚会活动

2018年1月5日,互联网中心实验室的全体同学前往华大基因参观以及在盐田区党校进行实验室年终聚会。实验室和信工学院各位老师与同学们合影留念并为同学们送上了新年的祝福。 下午参观华大基因: 同学们认真听讲座 工作人员为同学们讲解: 同学们去参观活体库: 参观完后师生大合照: 实验室晚会大放送: 小游戏热场: 雷总致辞后和沈老师来了一段开场秀——《相思风雨中》: 失恋阵线联盟: 成都: 七里香: 游戏你画我猜: 教师组16:学生组8 教师组: 学生组: 友情岁月: 太极: What makes you beautiful: 颁奖: 一等奖: What makes you beautiful: 二等奖:太极 、成都 三等奖:失恋阵线联盟、七里香、友情岁月 雷总的终极大奖: 结束时刻:难忘今宵...
Read More

2017-2018S2科研沙龙活动记录(二)

2017-2018S2科研沙龙活动记录(二) 时间:2017.11.28 地点:A栋118室 主讲人:16级邓扬,张冰,陈道源,16级王飞阳 主持人:李可可 参与人员:16级,17级实验室同学 活动内容: 2017年11月28号,我们迎来了本学期第二次科研沙龙活动。此次科研沙龙由邓扬,张冰,陈道源进行CNCC会议相关分享,王飞阳带来P4分享。 邓扬,张冰和陈道源分别从对话即智能,感知与决策,得语言者的天下这三个方面入手,分享了他们在CNCC会议上的收获与见解。邓扬提到微软的沈向洋提出了人工智能的一大方向:对话即智能。从回答问题到提出问题,从一问一答到连续对话。现在热门的问答任务分为:知识库问答,社区问答以及机器阅读理解与问答。知识库问答的关键技术包括实体链指 (Entity linking)以及关系抽取 (Relation extraction)。实体链指 (Entity linking):即将文档中的实体名字链接到知识库中特定的实体上。它主要涉及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两个经典问题实体识别 (Entity Recognition) 与实体消歧(Entity Disambiguation)。关系抽取 (Relation extraction):即将文档中的实体关系抽取出来。知识库问答的主流方法包括语义解析(Semantic Parsing),信息抽取(Information Extraction)和向量建模(Vector Modeling)。而社区问答中代表性的研究问题包括:相关答案选择(Answer Selection):文本相似度计算;相似问题检索(Question Retrieval):文本相似度计算;问题分类(Question Classification):文本分类;答案摘要生成(Answer Summarization):文本摘要。让机器像人类一样阅读文本,进而根据对该文本的理解来回答问题是机器阅读理解与问答主要研究的内容。 张冰同学提到在人工智能领域,感知能力和决策能力是衡量智能的关键指标。近几年深度学习的发展使得直接从原始的数据中提取高水平特征进行感知变成可能。然而深度学习从统计学的角度来说,就是在预测数据的分布,这一点就要求测试数据和训练数据必须是同分布的。导致深度学习模型难以适应环境变化,无法进行连续决策。而强化学习本质是解决决策问题,并且可以做连续决策。她还提到了强化学习与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的差别,并进一步提到了深度强化学习的概念。强化学习具有决策能力,却无法进行感知。深度学习具有较强的感知能力,但是缺乏一定的决策能力,尤其是连续决策能力。因此将两者结合起来,用深度学习提取特征,再应用在强化学习上面,优势互补,能够为复杂系统的感知决策问题提供解决思路。 王飞阳同学P4背景介绍,P4语言介绍,P4编程语言,P4工作流程,P4研究问题深入浅出的讲解了P4。为了解决当前网络缺失的体验保证,低效的业务部署,缓慢的业务适应等缺陷,学术界和工业界提出了SDN的解决方案。SDN是一种基于软件的网络架构及技术,通过分离网络设备的控制面与数据面,将网络的能力抽象化为API,提供给应用层,从而构建开放可编程的网络环境,在对底层各种网络资源虚拟化的基础上,实现对网络的集中控制和管理的方案。但是SDN存在局限性:SDN可编程只存在于SDN控制平面,数据平面(即包转发逻辑)仍主要由固定功能的交换芯片所决定,而P4编程语言的出现解决了这一窘境,它允许网络设计者自上而下地定义数据包的完整处理流程,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设计网络系统的方式。P4有三个目标:1. 重配置能力(Field Reconfigurable):在交换机被部署之后,开发者应该能够对数据包的处理方式进行再修改;2. 协议无关性(Protocol Independent):网络设备(交换机)不应被绑定在任何特定的网络协议上,对于任何所需要的网络数据平面协议和数据包处理行为,程序员都可以使用P4进行表达;3. 目标无关性(Target Independent):开发者不需要关注底层特定硬件设备细节,即可描述数据包处理功能。 通过邓扬同学、张冰同学、陈道源同学以及王飞阳同学深入浅出的讲解和雷老师的精彩分析,大家对人工智能的现状和挑战以及P4有了新的认识,希望大家可以在空闲时间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附:获奖名单 鼓励奖:邓扬,张冰,陈道源,王飞阳 好问题奖:谢悦湘,黄济乐,黄俊琳,李可可...
Read More

2017-2018S2科研沙龙活动记录(一)

2017-2018S2科研沙龙活动记录(一) 时间:2017.10.17 地点:A栋118室 主讲人:17级杜茂瑜,17级谢英英,杨敏博士 主持人:李可可 参与人员:16级,17级实验室同学 活动内容:     2017年10月17号,我们迎来了本学期第一次科研沙龙活动。此次科研沙龙由杜茂瑜分享信工评优评奖相关的知识,谢英英分享论文分级相关内容,杨敏博士带来论文写作方面的分享。 杜茂瑜从学生素质综合测评、系统操作和学院系统架构介绍了信工的评优评奖流程和系统设计。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流程是:先成立班级评审小组、提交本人素质测评信息、材料审核、素质评审成绩录入以及学院推荐名单。成绩组成分为学习成绩,基本素质,科研表现,创新成果和社会服务加权相加。奖学金系统采用MVC架构模式,struts2 + spring 4+hibernate5框架,java和jsp开发。在表示层中,通过JSP页面实现交互界面,Struts根据配置文件(struts.xml)将接收到的Request委派给相应的Action处理。在业务层中,管理服务组件的Spring IoC容器负责向Action提供业务模型(Model)组件和该组件的数据访问对象(DAO)组件完成业务逻辑,并提供事务处理、缓冲池等容器组件以提升系统性能和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在持久层中,依赖于Hibernate的对象映射和数据库交互,处理DAO组件请求的数据,并返回处理结果。结合软件开发的经典三层架构,SSH框架即是将三层中的每一层集成了单独的框架。 谢英英从四个方面介绍了论文分级的相关知识:学术组织/出版商、检索工具、相关期刊/会议信息、参考资料。学术组织包括:IEEE、ACM、CCF,出版商包括Elsevier和Springer。检索工具包括SCI、CPCI-S、EI、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目录和CSCD。此外,谢英英还分享了网络相关、数据挖掘相关的国内外会议期刊信息并将其放在金数据网上。 杨敏博士就同学之前提交的论文为例,详细的分享了论文写作经验,包括语法、用词以及论文逻辑框架方面,同学们都获益匪浅。 通过杜茂瑜同学、谢英英同学、杨敏博士深入浅出的讲解和雷老师的精彩分析,大家对信工评优评奖、论文分级和写作有了新的认识,希望大家可以在空闲时间对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附:获奖名单 平分奖:杜茂瑜,谢英英 好问题奖:黄俊琳、李炜、王群、袁凯琦、谢英英、付求爱...
Read More

14级郑亦哲同学参加IEEE VTC2017-Spring国际学术会议

第85届 IEEE 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 VTC2017-Spring于2017年6月4日至7日在悉尼国际会议中心(ICC)顺利举行。实验室14级同学郑亦哲在雷凯教授的指导下,以论文第一作者身份出席会议,并在9A: Wireless Networks and Security这一session中汇报了实验室成果:Anchor-Chain:A Seamless Producer Mobility Support Scheme in NDN,并与来自全球的学者进行交流。 标题:Anchor-Chain:A Seamless Producer Mobility Support Scheme in NDN 作者:Yizhe Zheng ; Xuewei Piao ; Kai Lei 文章链接:https://ieeexplore.ieee.org/document/8108547   VTC作为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在车载通信领域的旗舰会议,聚集了来自学术界、产业界以及政府部门的相关研究者共同探讨与交流关于无线移动网络以及车载通信相关的最新的成果与思想。郑亦哲同学在VTC大会上以口头报告的形式对论文做了陈述,该论文主要工作与成果是在NDN网络中提出了一种生产者移动支持模型并引入了一种移动预处理策略,对NDN生产者移动性支持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并以现场问答的形式,对针对该项工作的优势与不足和来自多个国家的学者进行了充分的讨论,获得了很好的反馈。 通过参加本次会议,郑亦哲同学了解到5G以及未来网络的最新研究进展,开拓了视野,同时也很好的锻炼了英语表达能力。感谢互联网信息工程研发中心和雷凯教授对郑亦哲同学此次开会期间的支持。...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