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DN领域目前相关专利信息一览表

NDN领域相关专利信息一览表 (备注:点击专利名称进行预览或下载) 序号 专利名称 专利申请号 申请日期 公告日期 申请人 发明人 1.  Apparatus and method preventing overflow of pending interest table in name based network system 13/491,683 2012/6/8 2012/12/13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Dae Youb Kim 2.  Communication method of content requester, intermediate node, and content owner in content centric network 13/546,080 2012/7/11 2013/1/17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Jae Hoon Kim Myeong Wuk Jang Ji Hoon Lee 3.  Content router of a content centric network EP20110177478 2011/8/12 2013/2/27 Alcatel Lucent Diego Perino Matteo Varvello 4.  Controlling the spread of interests and content in a content centric network 12/338,175 2008/12/18 2009/11/19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Van L. Jacobson Diana K. Smetters 5.  Custodian routing with 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in content-centric networks 12/970,826 2010/12/16 2012/6/21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Simon Barber Marc E. Mosko 6.  Custodian-based routing in content-centric networks 12/970,740 2010/12/16 2012/6/21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Van L. Jacobson Marc E. Mosko 7.  Distributed service instantiation for information-centric networks 13/194,076 2011/7/29 2013/1/31 Credit Suisse Ag Alcatel Lucent Alcatel-Lucent Deutschland Shashank Shanbhag Ivica Rimac 8.  Energy-efficient content caching with custodian-based routing in content-centric networks 12/970,776 2010/12/16 2012/6/21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Van L. Jacobson 9.  Energy-efficient content retrieval in content-centric networks 12/970,802 2010/12/16 2012/6/21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Van L. Jacobson 10.  Generalized Dual-Mode Data Forwarding Plane for Information-Centric Network 13/369,763 2012/2/9 2013/3/7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Guo Qiang Wang Ravishankar Ravindran Xinwen Zhang 11.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acilitating communication in a content centric network 12/332,560 2008/12/11 2009/11/19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Van L. Jacobson 12.  Method and Apparatus...
Read More

实验室内部求职经验分享会成功举办

4月18日晚八点,实验室10级、11级、12级所有同学准时的聚在了会议室,共同期待一场干货满满的自由交流的求职经验分享会。         10级师兄师姐分别单独介绍了自己的求职经历以及求职路上获得的经验和教训。求职方向包括:国内外互联网企业、国企、出国、研究机构等等。       11级和12级的同学们针对简历、笔试、项目经验等各个方面向师兄师姐咨询,分享会在持续了两个半小时后圆满结束。  ...
Read More

科研沙龙活动记录(八)

时间:2013年4月2日 地点:A118会议室 主讲人:宋学辉、裴雨龙 主持人:邹凡云 参与人员:实验室同学 活动内容:        第一位主讲人是12级宋学辉。主题是Impartial Combinatorial Games。他从有趣的例子引入主题,介绍了组合游戏理论的必胜、必败态,Nim游戏、Nim和,以及Sprague-Grundy值,SG理论以及应用。最终“好问题奖”确定为张帆、夏睿、王思博。 Q&A摘录: (夏睿)问:最后得到的结果如何影响决策?条件限制对最后的结果有没有影响? 答:抑或的最后结果用于找到需要进行策略的那个组,至于那个组具体的策略则根据具体的规则来确定,使这个组改变之后,综合的异或结果为0。不同的规则只会影响策略的数量,不会影响策略的存在与否。即策略是必然存在的,有可靠的证明。 (王思博)问:c点为什么是0? 答:因为c点下面的边是1,取非负整数的补集中最小的值,所以是0。 第二位主讲人是10级裴雨龙。主题是“隐马尔科夫模型”。主要讲述了隐马尔科夫模型的引入和定义,观测序列的概率估计,最优状态序列的推断,以及模型的学习算法,同时,还向我们展示了HMM的广泛应用场景。最终“好问题奖”确定为柳胜兵、彭程、仇长贺。 Q&A摘录: (柳胜兵)问1:HMM如何根据用户的反馈更新模型? 答1:可以设置某些状态。 问2:如何寻找TopK个最优状态序列? 答2:动态规划里多记即可。 问3:HMM和CRF孰优孰劣? 答3:看潮流。 (彭程)问:马尔可夫链是一类特殊的时间离散的随机过程,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无后效性。能否根据以往的历史数据,建立了彩票预测的马尔可夫链模型,并对利用模型得出的结果进行分析。 答:在对历史数据统计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马尔科夫链理论预测分析彩票这种随机性很强的事件是一种方法,之前我也想过,我们可以根据最新得到的号码随时改变初始状态和转移概率矩阵,判断各个号码出现的概率,但这种方法得到一个必中的号码的概率很低,在实际应用中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再结合其他方法可能得到更大的概率值。 (仇长贺)问:t时刻的状态假设只设定与t-1时刻的状态有关对结果正确性影响有多大? 答: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有的地方会采用二元或者三元或者更多元模型,但是如果太多对计算复杂性的要求很高,性价比低。   最后是所有听众对两位主讲人根据整个报告的逻辑、内容充实性、表述能力等进行投票。:最终投票结果是裴雨龙8票,宋学辉7票。裴雨龙赢得优胜奖,宋学辉赢得鼓励奖。   附: 获奖名单: 优胜奖:裴雨龙 鼓励奖:宋学辉 好问题奖:张帆、夏睿、王思博;               柳胜兵、彭程、仇长贺。 PPT、活动录像存放地址: ftp://www.icnlab.cn/BigData...
Read More

科研沙龙活动记录(七)

时间:2013年3月19日 地点:A118会议室 主讲人:邹凡云、于倩 主持人:邹凡云 参与人员:雷凯老师、黄连恩老师、实验室全体同学。 活动内容: 第一位主讲人是邹凡云。主要介绍了软件著作权的申请。结合实验室已成功申请的四个软件著作权,细致的谈论了软件著作权的申请意义、步骤和注意事项,使大家对软件著作权申请流程有一个完成的认识,以后进行软件著作权申请可以少走弯路。大家讨论非常热烈,最终“好问题奖”确定为李湛、王嘉炜、王思博。 Q&A摘录: (李湛)问:软件著作权保护时效是多久,软件如果更新版本,前一个版本申请的著作权还有用没? 答:会一直有效,如果更新版本的话对新的版本重新申请著作权。 (王嘉炜)问:已有相同的软件的情况下是否还能申请软件著作权呢? 答:可以,可以自己编写完全功能的软件。 (秦大洲)问:算法是申请软件著作权还是专利? 答:软件著作权是不可以的。需要是一个成型的软件。 (王思博)问:软件著作权需不需要看程序。 答:不用看,只粘贴前30页和后30页代码就可以了。 第二位主讲人是于倩。主要介绍了专利的申请。主要内容:1专利的申请流程;2专利说明书的写作及要点;3以实验室之前申请的几个实例做总结,介绍了被驳回的主要原因。雷凯老师和黄连恩老师对几位同学的提问,也都做了补充回答。最终“好问题奖”确定为张莹、仇长贺、邹凡云。 Q&A摘录: (张莹)问1:专利申请有何特别标准? 答:审核时对不合格有标准,其他没有。 问2:专利申请后,当别人使用后,是否要给钱? 答:需要在审查阶段规定。 (仇长贺)问:对于描述不清晰或者认为我们无法实现的专利,可以再申请吗? 答:可以在描述清晰之后申诉。 (邹凡云)问:和已有专利类似的技术产品,能不能申请其他分类号的专利? 答:这个是看技术产品的类似程度,分类号只是个概念。 此次科研沙龙主要是向同学们介绍软件著作权和专利申请的相关流程,经雷凯老师建议,两人全部是优胜奖。 附: 获奖名单: 优胜奖:邹凡云 优胜奖:于倩 好问题奖: 李湛、王嘉炜、王思博; 张莹、仇长贺、邹凡云。 PPT、活动录像存放地址: ftp://www.icnlab.cn/BigData...
Read More

科研沙龙活动记录(六)

时间:2013年3月12日 地点:A118会议室 主讲人:仇长贺、张志明 主持人:邹凡云 参与人员:雷凯老师、黄连恩老师、实验室全体同学。 活动内容: 这是本学期第一次科研沙龙,雷凯老师和黄连恩老师到场聆听指导,同学们听的认真,讨论的也非常积极。 第一位主讲人是仇长贺。主题是Intrusion as (Anti)social Communication:Characterization and Detection。这是KDD2012最佳学生论文,文中采用了新颖的方式检测网络中的恶意主机。利用社交网络文化中图的分析和割点的概念,来描述和检测入侵。讲完后,雷总对最近在研究NDN中DDoS方面的陈涛同学提了问题,思考这个方法是否适用于NDN。王嘉炜认为由于NDN中没有端到端主机的概念,所以答案是否定的。对于同学们来讲,听主讲人讲非自己研究方向的知识,不仅能拓宽视野,同样也有可能促进交叉研究思路。大家讨论非常热烈,最终“好问题奖”确定为廖文静、夏睿、秦大洲。 Q&A摘录: (廖文静)问:论文中采用的检测方法比原来方法好在哪里,最后是否有实验对比? 答:论文从社会网络的角度看待和分析入侵检测问题,实验只对比了传统的采用出度的方法,结果证明比这种方法效果好很多。 (夏睿)问1:社交群体圈的概念是怎么定义的? 答:按照连入某个目的主机的所有主机组成初始的一个群体,然后,通过删除割点,设置阈值的方式,进一步处理。 问2:对于本来是割点,删除割点以后,不是割点的点,怎么处理? 答:就当做不是可疑点。 (秦大洲)问:置信区间95%的范围是(..)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情况? 答:是表示错误在(..)区间内的可信度能达到95%,是个不错的可被接收的情况。 第二位主讲人是张志明。主题是“支持向量机”。主要介绍了三种支持向量机:硬间隔—支持向量机、软间隔—支持向量机、非线性支持向量机。讨论了如何由原问题转化为对偶问题,原问题转化为对偶问题的手段是Lagrange函数,并介绍了核函数及其优点和工作机制。最后讨论了支持向量机的应用。最终“好问题奖”确定为张帆、夏睿、杨飞宇。 Q&A摘录: (张帆)问:如果训练集是几百万的文档数据,而特征是几十万的词,那利用对偶问题求解(与训练集规模有关)是否比直接求解原问题(与特征维数有关)更复杂了? 答:一般地,不需要如此多的文档进行训练,通过随机抽取一小部分文档训练即可;而特征维数则是不可控的,通常特征维数越高越利于分类,所以特征维度一般要比训练集规模大得多。 (夏睿)问1:关于原方程和对偶函数的复杂度的关系。 答:原函数是根据维度,对偶函数是根据数据样本的个数。 问2:RBF是否会出现分类属于一类的情况? 答:会的,因为很可能尝试不出好的核函数,最后变换到某个维度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它们混杂在一起。 问3:SVM适合小样本吗? 答:几百的小样本可以尝试使用SVM来处理,比一般的算法效果要好。这可能是由于对偶函数的变换作用。 (杨飞宇)问:如何实现从低维映射到高维时能够保证实现非线性到线性的转化? 答:这个映射关系是隐式实现的,需要多次设计核函数进行不断地实验才能成功。 最后是所有听众对两位主讲人根据整个报告的逻辑、内容充实性、表述能力等进行投票。:最终投票结果是张志明11票,仇长贺8票。张志明赢得优胜奖,仇长贺赢得鼓励奖。   附: 获奖名单: 优胜奖:张志明 鼓励奖:仇长贺 好问题奖:廖文静、夏睿、秦大洲; 张帆、夏睿、杨飞宇。 PPT、活动录像存放地址: ftp://www.icnlab.cn/BigData...
Read More

实验室主任李晓明教授当选中国计算机学会(CCF)2012年度 会士

http://www.ccf.org.cn/sites/ccf/xhdtnry.jsp?contentId=2711724548115 年度CCF会士评选结束 2012年11月28日,CCF会士评选会议根据《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条例》和CCF九届六次常务理事会议关于CCF会士推选流程的决议,评选出了五名2012年度CCF会士候选人,并于2012年11月30日-12月14日在CCF网站进行公示。现公示期满,学会秘书处没有收到对于当选会士的异议,根据《中国计算机学会会士条例》的规定,五位会士候选人正式当选为CCF会士。 2012年度CCF会士名单(按姓氏拼音为序): 姓名 单位及职务 金芝 北京大学教授,CCF常务理事 李建中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CCF常务理事、传感器网络专委主任 李晓明 北京大学教授,CCF高级会员 王怀民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教授,CCF常务理事 王珊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CCF高级会员 ...
Read More

迎新年—互联网实验室唱歌聚餐

         开学以来,实验室的小秋游一直未能成行,同学们忙忙碌碌了一学期,终于可以一起出去狂欢了!1月10号,研一的同学终于结束了一学期的课程,还未迎来密集的期末考试,于是定在这一天,走起!          下午我们来到了西丽的双喜KTV。麦霸真不少!黄淮师兄有着一副酷似李玉刚的好嗓子,高音圆润饱满,独一无二!谁想和黄淮师兄合唱,是基本听不到自己声音的^=^柳德华走经典老歌路线,入情入境。陈涛俨然是个小王力宏,《大城小爱》唱的SO PERFECT! 今年实验室女生增多了,每当几首男生的歌曲过后,突然听到柔美的女声,耳朵也有焕然一新的感觉呢~~(当然唐汉红师兄的音色也很柔美哦!)不过平均下来,每个人唱的倒也不多。尤其是张莹小歌神,今天尤其低调^.^          五点多了,准备转移莘语轩,可是显然几位同学没有尽兴。虞龙煜又唱了一首《垃圾》,大家正要准备圆满的离开,黄淮师兄和柳德华一首《爱江山更爱美人》又开唱了。大家聚集在门口,欣赏着两位小天王的演绎。最终,经各位歌王同意,成功转移阵地。            晚上6点,实验室同学齐聚“莘语轩”,晚宴正式开始。只是几位老师没能和大家一起聚聚,有些遗憾,不过以后机会还很多^.^          沙哥先讲了几句,新年第一次聚会,让大家不要拘谨,吃好喝好O(∩_∩)O~随后大家就开吃啦!!!有的同学下午唱饿了,还有的同学下午赶作业消耗了不少能量。总之大家实力强大,饭吃饱了,酒喝的也高兴~~            本次活动为实验室同学们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新老生一起玩、一起聚的机会,在实验室认真紧张的学习氛围中,增加了温馨的情怀,使12级的师弟师妹们感受到了来到互联网实验室是一种幸福,同时也使我们每一个人强烈的感受到了实验室的集体荣誉感。相信在以后,我们会拧成一股绳,共同为实验室更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Read More

科研沙龙活动记录(五)

时间:2013年1月9日晚7点 地点:A118会议室 主讲人:宁锐、唐汉红 主持人:邹凡云 参与人员:雷凯老师、实验室全体同学 活动内容:        第一位主讲人是10级宁锐。他主要结合个人开发经验,简单讲解了移动游戏的基本概念,以及移动端HTML5开发框架,总结了开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雷总最后就移动设备的能耗问题与大家交流。因为移动终端的瓶颈就在于电池电量有限,所以设计程序时,这一点要考虑在内。  “好问题奖”确定为邹凡云、杨飞宇、夏睿。 Q&A摘录: (邹凡云)问:HTML5既然是跨平台的,那为什么还要用jQuery mobile,而不是jQuery,这样网页版和移动设备上不就还要写两个版本吗?这样只是在移动设备的不同操作系统上跨平台了。 答:对,网页版和移动设备上还是会有区别的。jQuery也不是不可以,只是用mobile会在比如动画等方面做的更好一些。 (杨飞宇)问:移动游戏的前景和其它应用相比,它的特点是什么 回答:下载互联网下载中。游戏下载占TOP1,但是和其它应用相比,游戏属于速食品,生存周期短 (夏睿)问1:关于移动开发有什么可以研究的地方? 答:因为移动开发有很多已经开发好的库,给移动开发人员提供了很多便利。另外,移动设备本身的局限性,决定了移动开发不需要桌面环开发的大工作量。所以,从单纯的工程开发角度来看,研究的东西不多。而移动开发需要研究的问题主要是如何如何提供在底层的合理高效的引擎和库,比如量子系统。(雷老师补充:比如如何实现更加省电的指令)。 问2:移动开发与桌面开发要考虑的着重点在哪里? 答:桌面开发所使用的资源很多,产品相对复杂,可以提供的功能也可以很多。但是移动开发可利用的资源较少,产品一般来说功能比较单一,相对简单。移动产品的特点是便捷迅速。而对用户来说,对某一款的应用的依赖性也低,这意味着,某一款应用很可能只被使用过一次就被卸载。所以,用户体验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第二位主讲人是10级唐汉红。在这次报告中,他介绍了自己投的一篇论文。主题是:keywords extraction via multi-relational network construction. 之前的基于图的关键字提取方法通常只考虑了单词中的一种关系,比如共现关系,而没有考虑到词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多种关系。因此,唐汉红同学提出一种基于多关系网络构建的方法,同时考虑语义、共现、话题相似度三种关系。并利用MultiRank算法来评估单词的权重。 由于只有三位同学提问,“好问题奖”就是这三位同学:仇长贺、夏睿、秦大洲。 Q&A摘录: (仇长贺)问:PageRank的算法是针对有向图的,在论文中的无向图里是怎么实现的? 答:论文有涉及到这个问题的讨论,可以指定一个加方向的机制,比如说在一个shingle里从前边的词指向后边,但是所有的机制的效果都是差不多的,所以这个可以自己制定一个合适的规则来加方向。 (夏睿)问:关于主题词的选取算法,判断它的好坏的标准是什么? 答:人工判断。即请专家来审阅文本,由他来给出权威的主题词提取结果,使用这个结果作为判断正确与否的标杆。 (秦大洲)问:这里面自己的东西有哪些? 答:每一个小的方法都是已经存在的,我就是把这些组合起来形成了一个新东西。          最后是所有听众根据两位主讲人的整个报告的逻辑、内容充实性、回答问题的准确度等方面进行投票。最终投票结果是宁锐9票,唐汉红8票。宁锐赢得优胜奖,唐汉红获得鼓励奖。   附: 获奖名单: 优胜奖:宁锐 鼓励奖:唐汉红 好问题奖:邹凡云、杨飞宇、夏睿;               仇长贺、夏睿、秦大洲。 PPT、活动录像存放地址: ftp://www.icnlab.cn/BigData/科研沙龙/第五次 20130109...
Read More

[Reprint] Content Is King: Can Researchers Design an Information-Centric Internet?

Changing the Internet's focus from data location to the nature of the information itself should improve network efficiency and security By Larry Greenemeier   In 2009 singer Susan Boyle's extremely popular YouTube video of the Les Miserables song "I Dreamed a Dream" racked up 140 million hits in just four days, the equivalent of a digital tsunami that blasted the Internet with gale-force winds. Given that the Internet was created more than four decades ago primarily as 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few content providers other than Google could have successfully managed the storm of requests coming in for access to that video without crashing. The Internet was designed for "computers to make phone calls to other computers, and that's a really inefficient way of distributing content," Van Jacobson, a former research fellow at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PARC), said in a 2011 video interview on the company’s Web site. YouTube successfully handled the inundation of requests for Boyle's video "because they're a big, distributed content...
Read More